質量管理的“三不原則”的實施要點
質量管理的
“三不原則”
“三不原則”的基本做法
1、不接受不合格品
2、不制造不合格品
3、不流出不合格品
一、誰制造誰負責
一旦產品設計開發結束,工藝參數流程明確,則產品的質量波動就是制造過程的問題。
每個人的質量責任從接受上道工序合格產品開始,規范作業確保本道工序的產品質量符合要求是員工***大的任務。
一旦在本道工序發現不良或接到后道工序反饋的不良信息后,員工須***立即停止生產,調查原因,采取對策對產品的質量負責到底。
二、誰制造誰檢查
產品的生產者,同時是產品的檢查者,產品的檢查只是生產過程的一個環節。
通過檢查,確認生產合格,才能確保合格產品流人下道工序。
通過自身檢查,作業者對本工序加工產品的狀態可以了解得更清楚,從而有利于員工不斷提升加工水平,提高產品質量。
三、作業標準化
產品從設計開發設定工藝參數開始,就要對所有的作業流程中作業步驟,作業細節進行規范化、標準化,并使其不斷完善。
每一個員工也須***嚴格執行標準化,作業標準化是該工序***佳的作業方法,是保證產品質量一致性的***一途徑,否則制造一大堆不良品卻找不到不良的根本原因,這個時候“三不原則”只能制造混亂,而不是品質。
四、全數檢查
所有產品,所有工序無論采取什么形式都須***由操作者實施全數檢查。
五、工序內檢查
質量是作業者制造出來的,如果安排另外的檢查人員在工序外對產品進行檢查或修理,即會造成浪費,也不能提高作業者的責任感,還會姑息作業者對其產品質量的漠視。
六、不良停產
在工序內一旦發現不良產品,操作者有權力也有責任停止生產,并及時采取調查對策活動。
七、現時處理
在生產過程中,產生不合格品時,作業者須***從生產狀態轉變到調查處理狀態,馬上停止作業并針對產生不良品的人、機、料、法、環等現場要素及時確認,調查造成不良的“真正元兇”并及時處理。
八、不良曝光
在生產過程中出現的任何不良,必定有其內在的原因,只有真正解決了發生不良的每個原因,才能控制制造不合格品,實現零缺陷,才能讓客戶真正滿意。
因此對于發生不良,不***作業者要知道,還須***讓管理層知道,質量保證的人員知道,讓設計開發的人員知道,大家一起認真分析對策,并改善作業標準,而不是簡單地由作業對不合格品自行返工或報廢;否則,下一次還會發生同樣的問題。
九、防呆防錯
產品的品質不能夠完全依賴操作業者的責任心來保證,任何人都會有情緒,會有惰性,會有僥幸心理,會受一些意外因素干擾,從而使產品質量出現波動。
因此,須***盡可能科學合理地設計使用防呆防錯裝置來防止疏忽。
同時在現場管理中認真進行細節管理。盡量把工作做在前面,周全的計劃,充分的準備,事先的預防,減少各種差異變動,把品質控制在要求的范圍內。
十、管理支持
作業者承擔產品的品質責任,但產品出現不良,管理層應該承擔更多的責任,因為現場管理者的職責就是幫助員工解決問題。
當員工發現問題并報告時,作為現場管理者應第一時間出現在現場,一起調查并處理問題。
對于不良品若只是輕率地推卸責任給作業者,不***不能******解決不合格品的產生,而且易造成管理層與員工之間的對立。
所以,若要對員工進行指導,事先預防問題的產生,和員工共同分析問題、調查解決問題,就須***配備員工所需的資源設施,須***幫助員工解除生活、工作上的后顧之憂。
總之,管理者只有成為員工的堅強后盾,“三不原則”才能真正在生產中落實。